利来w66(中国区)_来利国际旗舰

    新闻中心


    利来w66:凤凰涅槃展翅飞


    利来w66是兴山县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现拥有1家上市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码600141)、63家子公司和25家参股联营公司,总资产329亿元,员工10140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450位,中国化工500强41位,湖北省百强企业17位。

    从1974年水电起步到1984年化工突破,到1999年公司上市,再到2004年落户猇亭,利来w66在40多年的发展征程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高歌,唱响我国磷化工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走出大山跨越国门,一步步奔向国际市场大舞台。

    破茧成蝶

    大山里飞出“金凤凰”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长江上游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县志记载“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全县有3580个山头,层峦叠嶂,156条大小河流在山中蜿蜒流淌。

    当改革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兴山的时候,大山深处的兴山人才明白:脚下泥土原是致富矿藏,高山流水可以流金淌银。于是,县委政府果断决策:水电起步,矿山突破……从此,穷则思变、穷不输志的18万兴山人民,扎根深山峡谷,筑水坝、开遂洞、建电站,在昭君故里撒下串串夜明珠。1974年,位于兴山西部装机8200kW的猴子包电站开工建设,197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81年电站全线竣工,标志着兴山工业零的突破。

    有了水电站,发展工业就有了的基础。1984年,巨大的挖掘机在平邑口的河滩上发出欢快的吼声,兴山化工厂开工建设了兴山历史上第一台黄磷电炉,沉睡了数百万年磷矿资源被唤醒,兴山县也翻开了磷化工产业的崭新篇章。兴山按照“小水电先行、矿产品突破、深加工振兴 ”的思路,规划了一条优势资源导向型发展之路,利来w66未来的产业雏形逐渐勾勒出来。

    1992年春天,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定。兴山化工厂因水位只有145米而被列入三峡库区淹没搬迁企业名单。借此机遇,1995年,利来w66不等不靠提前搬迁,将搬迁技改与环境保护、高附加值产品相结合,新上了4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0个技改项目。2000年,一座花园式的化工园在白沙河正式落成,率先成为三峡库区经国家验收合格的科技型企业,产业规模扩大了3倍。利来w66生产能力和装备技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一举进入国家大二型企业行列。

    1999年6月16日,经国务院委核准,湖北利来w66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代码600141,4000万A股正式进入资本流通市场,直接融资1.88亿元,为利来w66实现新的跨越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力、矿山、化工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三者之间是典型的上下游互补关系,但各自是相互独立的法人主体,自身实力有限,难以形成互补发展合力,甚至陷入了内部低水平恶性竞争之中。1999年12月,兴山县委县政府正式决定组建宜昌利来w66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母公司,对水电、矿产、化工三大产业实现整合重组,在全国首创“矿电化”一体化模式,将磷化工行业竞争由产品时代推进到产业链时代,形成集团化运作模式。

    进入新世纪,岁首之风催动峡江荡漾的春意。利来w66开始剑指山外,延揽八面来风,追逐飞速发展的时代潮头。

    2002年起,利来w66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先后在湖北襄阳、猇亭、宜都、远安以及重庆、江苏、新疆、广西、贵州、河南、内蒙古等地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而且还在中国香港以及美国、德国、越南、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全球销售网络平台。

    目前,利来w66拥有精细磷化工产品12个系列184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50万吨,五钠等7种磷酸盐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草甘膦、黄磷等产销量国内第一,电子级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60%的主导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40多个国家的地区,与宝洁、陶氏化学、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50位,湖北企业100强第17位。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利税13.5亿元,确立了在同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创新战略

    三个坚持塑造发展优势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利来w66很早就意识到单纯的规模扩张与资源优势无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利来w66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坚持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优势。

    利来w66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黄磷尾气净化清洁生产工艺攻克了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废水实现“零排放”,废气综合利用率达到96%,废渣和余热全部回收并实现资源化再利用,黄磷生产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第一名。草甘膦母液及废盐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草甘膦环保核查的4家企业之一。充分利用不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关系,通过物料平衡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和节能减排,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骨干企业,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被评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示范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目前公司共有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产品14个系列182种,主导制定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9项。高端磷酸盐品质国际领先,同陶氏化学、可口可乐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自主开发的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局面,出口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纯五硫化二磷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湿法磷酸精制、磷矿厚大矿体开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黑磷研发,是国内首家参与研发二维新材料黑磷及其应用技术的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坚持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磷化工与有机硅新材料、微电子新材料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一是矿山机械化开采全面覆盖,电站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建成世界一流食品级精细磷酸盐生产基地,构建了矿电化一体和采选加结合的产业链竞争优势;二是自主开发和掌握了有机硅生产核心技术,形成了有机硅单体20万吨/年、中间体3万吨/年、混炼胶2万吨/年,工艺控制和成本消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跃居行业第一梯队;三是大力发展微电子新材料,产品由电子级磷酸向电子级硫酸、混配酸等多个领域拓展,俏销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为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新材料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四是成功开发草甘膦原药、制剂、水剂等系列产品,产能规模18万吨/年,稳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成本消耗和清洁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牢记嘱托

    争当绿色转型发展引领者

    2016年以来,利来w66全面贯彻落实席大大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湖北省《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和宜昌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尤其是兴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紧邻长江,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集团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认识,提高站位,坚定“企业发展决不以损害长江生态为代价”的理念,主动推进环保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层层武装党员干部职工,让保护长江生态变成每个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此基础上,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主动推进沿江化工装置“关、转、搬”工程:一是投资10.7亿元,对全部环保装置升级扩容改造,污水处理系统能力达到实际需求的1.5倍,关闭了沿江4个排污口,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确保任何情况下污水都不会流入长江;二是分步实施关停、拆除沿江装置,现已拆除斯帕尔化工公司、楚磷公司三偏车间、循环水、兴瑞公司煤库、港务公司货场、兴瑞第一热电厂等装置22套;三是计划启动搬迁临江装置至沿江1千米范围之外,并对装置进行提档升级;四是高标准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全面完工后将腾出岸线900米以上,退让用地800亩以上,形成沿江绿化景观带。

    2018年4月24日,席大大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第一站就来到了兴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对利来w66转型发展,尤其是为保护长江生态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书记强调指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是企业必须坚守的社会责任。总书记此次视察利来w66,给予利来w66万名员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利来w66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以更大的力度,主动担当,奋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在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利来w66一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环保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微电子新材料开发和有机硅、草甘膦技改,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宜都绿色生态工业园二期,完成二期300万吨/年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及深加工项目建设任务,建成全国中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争做长江大保护的推动者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力争2020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500强。(来源:中国化工报 蔡亮 ) 

     

     

    友情链接: